宝宝出生第一“难 ” ,“吸”笑颜开过“难关”
新生儿窒息,是剖宫产手术中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当新生宝宝娩出后无法自主呼吸,迅速清除其口、鼻腔以及气管内的羊水,打通呼吸道通道,就成为了与死神赛跑的关键环节。稍有延误,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便会接踵而至,甚至造成器官功能损伤,给宝宝和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悲剧。
然而,传统吸痰装置在实战中暴露出诸多短板。吸痰管管径固定,难以适配不同孕周、体重的新生儿,不是因管径过粗损伤呼吸道黏膜,就是因管径过细导致吸痰效果欠佳;主机与操作台衔接高度受限,每一次紧急调整都在消耗宝贵的抢救时间;此外,需人工清洗重复使用的特性,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还极易因清洗不彻底,埋下医院感染的隐患。
为攻克传统吸痰装置难题,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妇产科专科组组长李小芳、韩勤,迅速联合妇产科医生展开研讨,并组织骨干成员开展头脑风暴。她们扎根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复苏一线,跟踪抢救细节,剖析传统装置利弊,成功改良出新型婴幼儿吸痰装置。该装置十分贴合新生儿需求,可调节管径的吸痰管,降低呼吸道损伤风险;高精度吸力调节旋钮,让吸力调控更精准;优化后的防脱落连接部件,保障吸痰过程顺利进行,为新生儿抢救筑牢根基。
两年来,凭借这款改良装置,手术室成功配合开展数百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显著提升了吸痰效率,为新生儿争取到更多抢救时间,降低了呼吸道损伤与并发症风险,提升了复苏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手术室医护人员始终围绕临床需求,以创新为动力,追求“精、专、强”,统筹疫情防控与业务发展,用一次次成功的抢救,诠释守护母婴健康的初心,筑牢生命的防线,持续为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手术室:朱丽华、张学华)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