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64]医德医风建设心得体会
麻醉科 周凤琦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深深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又是一年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会议室传来新人们清晰响亮的誓言。依然清晰的记得多年前还是个医学生的时候,也曾懵懵懂懂的跟着老师念了几回誓词,直到后来进入了临床,真切的感受到生命,才恍然明白医学誓词的重量。
前两年一部很真实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第一集《救命》,我认为是给医生一个最好的定位。在第一集里面5个病人就有3个手术失败,有个病人心脏骤停,需要几个医生立即心肺复苏,另一边医生的按压心脏的间隙手术,用记录片的话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救命”,但是人还没有抢救过来,那个做心脏复苏的医生满头大汗,在主任宣布死亡后才不甘心的放手,站在床边看了几秒,最后走开了...
有一次看到关于医闹的新闻,有位老师前辈说了句很真实的话“其实真正在医院里,做手术了,可能出于利益关系,你的朋友希望你死,甚至你的家人希望你死,但是医生绝对是那个希望你活的人。”“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也许是对医生的最好注解,我们常常抱着对生的巨大渴望,希望眼前的医生可以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但是医疗总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我们从鬼神伦、医疗水平低下到现在的可以和死神抢时间,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医疗水平到底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尽头是什么,前面还有什么高科技的治疗方式,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有时说无力回天,因为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医院咨询建设和发展油依赖型向经营服务型转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市场经济下医德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传统医德发生了变化,受利益驱动,部分医务人员的是非观、利弊观、尊悲观发生了变化。本来医院的服务宗旨是减少疾病、救死扶伤,不能单纯以营利为目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是以自助经营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主体,既求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经济效益,二者处理不当,就导致了有些单位和医务人员见利忘义,医德失衡的现象发生。
国家对医生施行差额补贴的同时又使医院物资市场化,价格的涨跌使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受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医务人员在遇到通过正当途径而利益得不到实现时,就可能寻求非道德补偿。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是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也是医德医风体系建设的核心。在教育职工正确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困难、利益调整及一些问题,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
要把医德医风建设同各项制度结合起来。要制定和完善医德医风规范,使医德医风同职工利益紧密挂钩,严格考核落实,建立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全面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水平,提高医德医风水准,让病人满意。同时要坚持落实好医疗服务和医药收费价格公开制度。
“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以身为舟,渡人过河,这是医者的使命。医生决不能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怀揣仁心,医学才有了温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