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81]心得体会
消化内科二区 王甜甜
作为护士,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们更多时候充当的是一个医疗服务的实施者,一个给予治疗、护理的角色,如果我是患者,作为治疗的的接受者,护理服务的接受者,又有何不同呢?
人吃五谷杂粮长大,必然都会生病,作为一名患者,已经在我院门诊就医多次,也有过住院经历。作为一个患者我来聊一聊我的就医体验。
首先是急诊,急诊作为最快,最及时有效的就诊科室,我经历了一次一个人呼叫120急救车的经历,当时没有人陪我,及时呼救,正确报方位,才能及时获救,在急救车内我因为急腹症一直出冷汗,可能是因为是夏季急救车没有保暖设施,我就在瑟瑟发抖中挨到了急诊室,当时真希望医护人员可以补充一些保暖设施,比如被子、枕头,方便患者保持体温,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在下急救车后,我由于身体不适,无法自己使用手机解锁付费,由护士老师帮助我完成支付,发票留给我保管,医师及时诊治后,给我开了药剂,我没想到急诊用药需要自己或家属去门诊取药,我没办法动弹,所以由急诊护士老师帮助我付费拿药,非常感谢老师在危急时刻可以给予我帮助,但是这也凸显出无名氏或者无陪护就医者就医时的弊端,患者可能无法自行取药,希望可以分配急诊配送绿色通道,或者建立急诊抢救药以外的用药常备,避免用药时间延误,增加患着痛苦。
门诊挂号,手机微脉快速准确,但是实际来门诊,发现还是会有许多患者没有按顺序就医,或者我在就医过程中,会有患者离得很近,全程看着、听着我与医生的问答,让人感觉略微尴尬,虽然医生也交代病人先出去等候,但是部分患者拿检查结果来给医生看,就医心切,其实可以理解。在做检查过程中,增强CT及核磁共振做检查和出结果时间较长,因为是急诊优先还有住院部病情紧急优先,作为并非急症患者,我也可以理解,但是希望检查室可以给予患者合理解释,安抚在外等候患者,避免吵架和纠纷,检查缴费可以通过微脉,拿药速度一般很快,不必等候太长时间。
作为患者其实应该互相理解,都是病人,尊重秩序,很多时候,纠纷和争吵来自于心急,大家都是来就医的,所有应该按顺序进诊室,相信医生,不必质疑医生的技术与水平,如果没有信任作为基石,那么在就医过程中及就医结束后都无法使自己完全投入治疗,患者的本能是服从医嘱,配合治疗,医生的职责是诊疗,护士的职责是护理。大家应该积极进入角色,避免不信任带来的口舌之争,甚至延误病情。
在去年我也因为身体原因住过院,住院的流程我相对熟悉,所以能较快完成,看病过程中,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及时准确告知自己的症状和困惑,在医院期间好好打针,出院了好好吃药,及时随访,及时复查,在就医过程中,很多患者因为异地转诊和费用问题,会心存疑惑,应在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检查问题,做出解释,避免争执,也希望医保办可以与医保局及时沟通,简化异地就诊患者入院转诊流程,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程度。
其实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我们都希望对方好,医生医术好,治疗病效果好,一开始我们都是抱着这样相同的想法来完成诊疗护理和就医的。
在就医过程中,一句暖人心的话,一个合适的称呼,一句轻声细语的安慰,一句合情合理的解释,都能使患者感到温暖和舒适,希望在有效沟通下,我们都可以放下自己的立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对方的难处与着急,那么理解患者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了。
及时有效地沟通,有问题就去查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减少争吵,多些理解,医患之间互相信任,患者相信医院、相信医生、相信护士,那么我们可以顺利开展治疗和护理,我们医护也要相信患者,相信患者有信心和毅力战胜疾病,只有医患互相之间通力合作,才能使患者早日获得健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