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77]心得体会
疼痛科 周婉宁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务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发生变化,当传统的医德医风经受严峻的考验,出现了一些人民群众不满意的热点问题。我也常常在思考:“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我盼望什么样的服务态度?什么样的就医环境?”如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在就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得问题,我希望能被耐心对待,能不厌其烦的向我解释清楚。在医院最突出的问题是服务态度有待改善,生、冷、硬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医院窗口单位十分突出,病人通常会抱怨来医院花钱买气受。我们所有人都有渐渐老去的那天,我希望医护在对待理解能力差的老年患者应当更有耐心,服务到位,热情及时与病人接洽,尽可能做到亲力亲为。作为疼痛科理疗室的一名医生,我们不能单单只是减轻了病人身体上的病痛,而是更多的用言语和关怀,减轻病人心理上的病痛,多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理解患者的担心与顾虑,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这样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我希望拥有良好的就医环境,希望医生能与病人换位思考,在思想上尊重患者,希望医院能制定相关措施,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例如:就医方式不够方便快捷,就医体验感差,医院路标不够清晰,“当心脚下,当心碰头”的提示牌不够显眼,只有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病人才会放心来看病,不会因为找不到地方而耽误更多的时间。在思想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各科室没有予以必要的重视,只是做表面文章。制定的有关措施也往往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导致科室部分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滑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把解释工作做到位,医护与患者之间应建立信任感,相互理解。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当牢记当初入行的誓言。“...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医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态度和蔼,这些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应当记在心里,刻在使命里。
通过这次大讨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在心中永远给患者留个位置,与患者换位思考。从古至今,医生都把“大医精诚”奉为圭臬,然则,现阶段作为新入职的医生我的业务水平虽不能达到精,但是我会要求自己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要有爱心、关心、耐心。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调整落实,优点应发扬光大,从容易忽略的小事做起,把服务做得更加细致,实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环境与风气。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