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86]心得体会
皮肤科 温婷婷
有一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在我们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你对一个人,一个部门,乃至一个行业的评价,将心比心,我们在享受他人服务的同时,又向他人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只有深入到病人的内心世界,弄清楚他们究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才能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因此,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有必要与病人做换位思考。今天,结合我的岗位,不妨让我当一回患者,说说心里话。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当我走进病房时,我希望看到一个整洁卫生,舒适怡人的环境,能让心情沉重的我少一些烦闷,少一份凝重。我希望护士们都带着阳光般灿烂的微笑,因为微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无声语言,它能够融化一座座冰山,它能够安抚一个个无助的心灵,能够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再迎上一句主动亲切的问候,更会让我倍感温暖和信赖,更能增强我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主治医生能为我详细的解释病情、为什么需要手术、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术后的康复情况等等,让自己有信心面对手术而不是害怕、彷徨。在完成各种术前检查时,我会感到焦虑、紧张。因为,要做全身各部位的检查,要做各项血.尿.便化验,还要签署各种协议书,手续是这么繁琐,会使我怀疑自己是否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我希望我的责任护士善解人意,理解我的焦虑与紧张,耐心地解答我的种种疑惑,告知我这是手术前每一位病人都必须接受的常规检查。哪怕这是善意的谎言,也会使我的心变得安然恬静。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听到病友做手术的亲身经历后,会使我对手术室的神秘增加恐惧心理。无论我的手术是大是小,我都希望有技术精湛、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护士主动来到我的病床前,告诉我手术是怎样一个过程,术中会有些什么感觉,怎样回答麻醉师的提问等等,并陪伴我渡过整个手术过程。她们整洁得体的着装、和蔼可亲的笑容、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会使我的心情渐渐平静,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等待手术。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当看到同病室已做完手术的病人身上插有多种管道时,我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要安置这么多管道,病友的病情是不是很严重,我做完手术后是否也要这样,如果护士能告诉我这些管道的名称,以及它们对治疗的作用,那么,当我从麻醉中苏醒,看到自己身上也有这些管道时就不会感受到惊惶失措了。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负责我的巡回护士能够富有同情心,为我擦去头上的汗水,在我耳旁轻轻地告诉我:手术已经开始了,请不要紧张,如有什么不适请告诉我;先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待手术做完了,我会告知您。这样,在亲切、温暖的话语中,我那颗悬着的心就会自然地平静下来。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手术后希望护士能经常到病房巡视,观察我的病情变化;当我疼痛时,我需要护士能为我及时解除痛苦。当我需要做治疗时,我希望护士会提前告诉我一声,热情详细的为我做好各种介绍让我有所准备,我希望护士们打针技术要娴熟,语言要诚恳,动作要轻柔,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没有歧视。晚上,护士走进病房时,一声简单的问候:你还好吗,会让我感到亲切和安心。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希望在我治愈出院的时候,医生和护士能够笑脸相送,并嘱咐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在我出院后希望医生能够电话回访,问问我当前状况,这样能让我感觉到医院如家般的温暖。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我实现了以上的种种设想,那么,我将终生铭记这个医院,我将把我最深的谢意、最大的尊敬留在这里,我将告诉人们:在这里我见到了上天留在人间的天使,她们真的会带给你幸福、健康,她们是人间一道绝美的风景线~
当然,作为患者,也要常怀感恩之心,尊重在病房里艰辛忙碌的医护天使,做到将心比心,明白医护人员如同芸芸众生,也有生活的拖累、事业的压力、人世的艰辛,甚至有时候还要面对一些不公平的社会舆论压力以及某些人的无故猜疑和误解。但是我想作为医务工作者要从另方一面学会更多的包容,包容一部份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文服务能力,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修养,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真正做到把医生当朋友,把患者当亲人。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在换位思考,并且踏出了一小步,但却是关键的一步,它标志着一种工作理念的转变。也只有站在患者的立场去换位思考,我们才能了解到我们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才能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假如即将成为现实,人性化、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化就医氛围,将在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默默奉献和共同努力下,得到实现并不断升华~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